Search

今天的閱讀單元,邀請東海大學日本區域研究中心主任 陳永峰來到空中,帶大家導讀書籍《文明的海洋史觀》/...

  • Share this:

今天的閱讀單元,邀請東海大學日本區域研究中心主任 陳永峰來到空中,帶大家導讀書籍《文明的海洋史觀》/ 八旗文化,以「近代文明源自亞洲海洋」為核心論點,借鑑日本的海洋經驗,讓台灣成為海洋國家的經典必讀之作!本書能給台灣的啟示在於,如何借鑑日本,從「台灣的海洋史觀」出發,去思考台灣和海洋的關係,並且在放眼全球的寬宏視野中思索台灣未來的定位。

📻聽重播按這裡!https://youtu.be/OHilQ1rJh_A

▶ 飛碟聯播網 YouTube《飛碟早餐》頻道 http://bit.ly/2QVQsFh
▶ 網路線上收聽 http://www.uforadio.com.tw/stream/stream.html
▶ 飛碟APP,讓你收聽零距離
Android:https://reurl.cc/j78ZKm
iOS:https://reurl.cc/ZOG3LA
▶ 飛碟Podcast
SoundOn : https://bit.ly/30Ia8Ti
Apple Podcasts : https://apple.co/3jFpP6x
Spotify : https://spoti.fi/2CPzneD
Google 播客:https://bit.ly/3gCTb3G

◎內容簡介:
以「近代文明源自亞洲海洋」為核心論點,借鑑日本的海洋經驗, 讓台灣成為海洋國家的經典必讀之作!《文明的海洋史觀》的中心論題是:「近代文明始於亞洲海洋」。「海洋史觀」以馬克思的唯物史觀及梅棹忠夫的生態史觀為基礎,吸收了法國歷史學家布勞岱爾「連續性對外貿易帶來的產品變化會引起社會的變化」的歷史觀。

為了回應海洋亞洲的衝擊,位居歐亞大陸兩邊的日本和歐洲,分別開啟了全新的近代文明。歐洲建立了以大西洋三角貿易為基礎的近代世界體系,並發展出工業革命,提高生產效率,最後脫離了「亞洲」(伊斯蘭文明圈);日本則透過鎖國體制,發展出生產效率極高的「勤勉革命」,達到國內自給自足的經濟體系,同樣也脫離了「亞洲」(中國文明圈)。在川勝平太看來,以十四世紀世界經濟危機為契機,歐洲和日本都從海洋亞洲進口了大量的物產,為此外流了很多貴金屬,引起了十五至十六世紀生活方式的根本性變化。

作者川勝平太發展了梅棹忠夫《近代日本文明的發展與生態史觀》中所描繪的文明示意圖,將圍繞歐亞大陸成為貿易舞台的海洋納入其中,向人們展示了更加接近現實世界的文明示意圖,對於理解海洋史觀具有重要作用,對於從事(日本)海洋文化研究的人來說,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。

本書能給台灣的啟示在於,如何借鑑日本,從「台灣的海洋史觀」出發,去思考台灣和海洋的關係,並且在放眼全球的寬宏視野中思索台灣未來的定位。在東協崛起、中美對峙愈趨頻繁的此刻,台灣又正好位於涵蓋東南亞海域與太平洋的亞洲海洋的中心點,使得本書顯得更為重要。

◎作者介紹:川勝平太
一九四八年生於日本京都,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系,早稻田大學博士學分修滿後退學,一九八五年獲牛津大學博士學位。曾任早稻田大學教授、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教授、靜岡文化藝術大學校長、學校法人靜岡文化藝術大學理事長。主要著作有《日本文明與近代西洋》、《富國有德論》、《亞洲經濟的未來與日本文化》、《資本主義始於海洋》等。以《文明的海洋史觀》一書獲得第八次日本讀賣論壇獎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飛碟早餐-唐湘龍時間
View all posts